01
前天晚上孩子说胸有点痛,我不放心,昨天下午放学后便赶紧带去医院检查。
抽血结果得晚上7点左右才能出来,但门诊医生已到下班时间,我便询问能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发给她看。
她果断拒绝:“晚上拿了报告直接去找急诊医生,万一有事可不能耽误。”
医生说得不无道理,但我的恐慌感也随着她这句话立马加剧。
于是开始脑补各种严重画面,整个人变得越来越焦虑。
因为这次与往常的普通感冒不同,我对这个症状一无所知,完全超出可控范围,
而且医生又说出那样的话,自己理解的信息便是:“结果可能会很严重。”
更糟糕的是,我还联想到一些不好的过往,加深了内心的恐惧感。
但是,我知道这样的无端猜测不对,并无助于解决问题,便拼命开解自己。
然而,面对未知,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乱飞。
所以,我的焦虑便一发不可收拾。
《当下的力量》一书中说,焦虑是对未知的恐惧。
深以为然。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总是会深陷各种各样的焦虑当中。
比如,考试焦虑、分离焦虑、生病焦虑、死亡焦虑等等。
02
昨天中午和几个朋友一起聊天,同样聊到了这类话题。
一朋友说,自己总担心孩子在学校会冷。于是,每天早上都要让孩子多穿一件,而孩子却说自己不冷,坚决不穿。
于是,母子俩总要因为穿衣服的问题来回拉扯。
有一次,孩子早上故意把衣服放在门口,那一整天她都心神不宁,担心孩子受冷感冒生病。
结果,孩子到家后一点事都没有,而且还告诉她,自己在学校经常运动,身子真的一点都不冷。
那次她才意识到:“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自己是对孩子的健康焦虑,才总会固执要求孩子穿衣服,而没有顾及他是否真的需要。
另一朋友也接着她的话题聊起来。
女儿刚出生时总喜欢睡觉,一天能睡十几个小时。
当时她就特别焦虑,总怕饿着孩子,心想:“总这样睡却不吃怎么能行呢?”
恰巧当时一个长辈说,一定要两个小时给孩子喂一次奶。
所以,每天晚上定好闹钟,每当孩子睡得正香时,她便将孩子弄醒喝奶。
因为总这样强行喂奶,结果导致女儿再也睡不了整夜觉。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只要孩子想睡觉便让她睡,完全没必要中途喂奶。
她感觉自己“肠子都要悔青了”。
类似这样的焦虑感你是否熟悉?
我们非常容易陷入各种焦虑中,特别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因为没经验,对很多事情处于未知,于是便会出现灾难性思维,总将事情往坏方面想。
越想越恐惧,焦虑感越严重。
03
就像昨天的我那样。
昨晚结果出来之后,我对着上面那些完全看不懂的指标,特别是其中一些标红指标,看起来像是有问题,然而我完全不知道哪里出问题,彼时的焦虑到达顶峰。
因为离医院还有一段距离,但我特别想立刻知道结果,于是便向一位医生朋友求助。
他看完报告说,从指标上看没什么问题。
因为他专业又靠谱,所以听完他的结论后,我感觉紧绷的神经立马松弛下来。
生活中绝大部分恐惧是来源于未知。
而当未知变为已知,并且是没有威胁的已知,恐惧感便烟消云散。
所以,如果我们的焦虑感无法自行处理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将令自己感到恐惧的未知更加清晰化,看得到结果,便会更加释然。
只要能够帮你解惑的人都行。比如生病时找靠谱的医生,情绪出问题时,找耐心的心理咨询师等。
如果焦虑感没有那么严重时,那么也可以尝试自行调节。
可以觉知情绪,并调整呼吸,采用慢吸慢呼的方式,将意识带到呼吸中,平静心绪。
或是运用情绪ABC理论调整想法。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A表示压力事件,B表示对这个事件呈现出来的信条、想法,C表示你的感受和行为。
比如,孩子不舒服这件事,让我感受焦虑恐惧。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是因为我脑补了大量严重的画面,认为检查结果可能会很糟糕。
也就是说,导致我焦虑恐惧C的并不是孩子不舒服这个A事件,而是我脑补出来的B想法。
所以,如果我能够调整B想法,告诉自己:
“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不要进行无根据的猜测,静待结果便好。即便真的什么事,还有专业的医生在,无需过度担心。”
那么,我便不会像昨天那般焦虑。
无论是呼吸还是调整想法,都需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觉知,多练习。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总会让自己对一件事立马作出反应,而如果要改变即时反应,时常觉知,并刻意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
对我来说,这同样是需要修炼的一件事。
一起加油!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jg.com/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