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介绍:教师之声是学科网专门开设的,教师经验投稿分享平台。有经验别藏着,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教师之声期待您的分享!(文末附具体投稿方式)
温馨提示:全文共3174个字 阅读需约8分钟
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关注和改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健康中国的新目标之一,也是重要的教育问题,应受到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出现,各地各学校开启网上学习模式,学生居家生活增多。有的地方学校甚至整个学期都在上网课。作为教师和家长,如何从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发,提高思想认识,灵活转变角色,让中小学生快乐健康地度过居家生活,养成良好积极心态,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初浅思考和建议:
一、认清“三”点人性
1.渴望认同
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说:“有一种目光,注视着你,审视着你,是为了看你是否符合他对你的期待;另一种目光,注视着你,是想看见你的真实存在。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活出你自己,而当你能够被看见的时候,你的真实自我会被照亮,你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好。”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听到、被理解、被关注、被认同。
比如在一个家庭里:爸爸们渴望被看见在外打拼的不易;妈妈们渴望被看见照顾孩子的辛苦;孩子们渴望被父母们看见、被老师看见、被同伴看见;可以说渴望被看见、是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渴望。我们每个人一直都在寻求认同,渴求认同。这种满足,会让人的生命力增强,从而产生内在的力量,滋养丰厚人的心灵。
2.趋利避害
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是人的本能。
墨子说:“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得利的喜悦和对获害的厌恶是反应人类情感需求的心理活动,也正是这种心理活动,使得人们能够避害趋利,同时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比如因为我们人类想要减少自然对自己造成的灾害,于是便创造发明了更多便利的东西,因为我们想要别人对自己好,于是自己也会对别人好。总之,趋利避害之心,可谓人皆有之,人性使然。
3.向往表达
凡人都希望被看见,内心都渴望被认可。
那么如何让人被看见、被听到?那就是需要去表达。我们需要并向往把自己的思想和想法,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就像社会学家说的一样,人只有在与别人的交互和参照中,才能确定和感受自身的存在。作家王安忆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一个写作者,潜意识里都是希望自己作品被读到的,被人阅读被人认可,被人关注。作家如此,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
向往表达是人的本能、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沟通的需要、自我记录的需要、发展成长的需要。
基于以上三点人性,笔者提倡我们的教师、父母可以相应地采用三种方式,扮好三种角色,更好地做好中小学生假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扮好“三”种角色
1.做一面有温度的镜子——倾听陪伴
认识到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认同,希望被看见、被听见。那么我们教师和父母就要先学会静下心来去聆听、去陪伴,做一面有温度的镜子积极倾听、温暖陪伴。
就是说在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中,可以成为彼此的镜子,映照着对方没有觉察的部分。当孩子有情绪、有心事,想要发作和正在发作时,我们首先要俯下身子,竖起耳朵,积极倾听,同理共情。
在处理事情之前,我们务必要先处理情绪。这里既要处理好我们自己的情绪,又要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但如果我们仅仅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去驳斥对方,试图让对方顺从的接受我们的建议或者想法,哪怕是打着为对方好的名义,也常常让对方难以接受,而影响关系。
当我们撤掉好坏对错的眼光,传递出关心与信任,当对方愿意向你开放他的内心,那么这面有温度的镜子,一定可以照见真相,带来改变。
积极倾听,温暖陪伴,同理共情,换位投射——我们要在关系中倾力做一面有温度的镜子。
2.做一把有密度的梳子——觉察整理
基于我们人性的趋利避害的这个特点,我们教师和父母还要致力于做一把有密度的梳子,觉察自我、梳理照应。
作家张德芬曾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其实,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一个人要想内心强大,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觉察,我们对自己觉察越深,就越能跳出原有的世界,看到日益强大的自己。
我们在做好自我觉察的同时,更要做一把有密度的梳子,帮助孩子学会觉察,明确界限。学会觉察要先做到不批判,既包括对自己,也包括对孩子。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帮助孩子去觉察自我的感受,引导孩子去看当下自己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看见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才会让孩子更加深刻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及一个专业名词——课题分离。课题分离强调的就是每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对别人的人生负责,这也就是明确界限。这意味着我们一定不要过于插手别人的生活,也不要过于干预别人的生活,我们对别人的人生有建议权,但是没有主导权。当我们明确这个原则和界限,我们或许就可以从亲子关系中困扰出来。比如面对孩子学习困惑,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但是我们更要尊重孩子。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
学会觉察,明确界限,密而有间,梳理照应——我们要在相处中致力做一把有密度的梳子。
3.做一个有容度的树洞——接纳表达
基于人人都有的表达欲望,我们教师和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还有做要一个有容度的树洞,接纳包容、宽厚尊重。
“树洞”一词来源于童话故事《皇帝长了驴耳朵》,是指可以将秘密告诉它而绝对不会担心会泄露出去的地方。树洞可以隐藏一些东西,也比喻隐藏、秘密,“做你的树洞”意思是愿意倾听所有的秘密和心声。
对于人来说有秘密会显得很沉重,长久下去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有些秘密是不能为别人所知的。这个时候找一个树洞将秘密都说出来,人也会变得轻松起来了。
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虽然他们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但事实上很多人都觉得知己很少,内心很孤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问题后,不知道向谁倾诉,但压抑在心里又很难受,需要找到一个表达内心的出口。我们教师和父母就需要变身为一个有容度的树洞,尊重孩子,包容孩子。
接纳包容,宽厚理解,尊重拥抱,鼓励表达——我们要在生活中努力做一个有容度的树洞。
三、做到“三”个调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行动是唯一能反映出一个人精神面貌的镜子。只有行动才能给人增添力量。笔者建议的“三”调整,立足于“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从“微行动”开始调整。这三个“调整微行动”,内容如下:
1.调身亲子动
即调整身体。
笔者建议从家庭成员每人选择并坚持一项最简单的运动开始,选定自我项目,制定易达数量目标,规定共守方式。坚持天天练,亲子动。哪怕是共做一个甩手的动作,不怕简单,只有坚持。
身体是一切的根本。我们要利用假期难得的居家时光,享受和孩子一起的亲子运动,既促进家庭气氛的融洽,又增强学生的体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2.调息即刻始
这里的“调息”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要调整好家长和孩子的作息,务必尽力做到早睡早起;
二是遇到情绪多去调整觉察。
这里笔者建议大家可以运用调整气息法,即:自言自语提示法和深深吸慢慢吐。这些技巧虽小却可以有助又有效地帮助我们多多保持正面情绪,化解消极情绪。
3.调心感美好
即调整学生的心态,换角度积极看问题。
引导孩子多去关注美好, 放大美好 ,创造美好。笔者推荐的方法是:每天书写或口述三件好事,从中品味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阳光心态,快乐健康地茁壮成长。
重视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也是事关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我们社会的安定,虽然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不久,道阻且长,就让我们从“心”出发,向“三”而行。
我们坚信:
真理无穷,进一寸必将有一寸的欢喜。
育人有法,做一点必会有一点的收获!
专栏介绍 投稿通道开启
教师之声是学科网专门开设的教师经验投稿分享平台。有经验别藏着,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教师之声期待您的分享!
投稿要求:最重要的是原创走心~关于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如教学经验分享、班主任经验分享、中高考备考、家校沟通、学生心理等等均可。
投稿方式:可在文末留言或者私信小编进行投稿。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jg.com/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