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让我们去看一看救助站站内的生活吧,这是一个普通的世界,这是一个你平时接触不到的世界,这是一个“高墙”内的世界,这是一个平淡中孕育着生机的世界。
一
转眼间,他已经在这里待了四年,由于特殊原因他没有被移送到社会福利中心,平淡如水的生活起不了一丝波澜,一个失忆的年轻人,一个精神正常的年轻人,一个本不该待在这里的年轻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这些就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没身份证件,除了自己以外一无所有,怎么找工作?有哪个单位敢要一个完全没有任何身份的人?不找工作怎么赚钱养活自己,难道还要像乞丐一样四处流浪?也许活着才重要,除了眼前的苟且,已经没有了诗和远方。
起床——洗漱——吃饭——活动——吃饭——午睡——活动——吃饭——活动——睡觉,从这里走到那里是十步,从那里走到这里是十步,从今天走到明天也是十步。由于是正常人的缘故,救助站没有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救助站范围内他自由活动,他最爱去的地方也许就是图书室,了,救助站的图书室大约收藏了1000多本崭新的图书,中国名著、世界名著、科普图书、军事系列图书、历史系列图书等等应有尽有,四年了,他几乎阅读完了图书室里所有图书,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文化人,各类知识如数家珍。救助站内曾经有大片的空地,经过工作人员同意,空地上被他种满了各类东西。原来小小的葡萄苗子,现在已经绿植成荫,一串串的葡萄甚是喜人。春天的荠菜、夏天的西瓜、秋天的萝卜白菜、过冬的菠菜油菜,也许这就是绿色的希望,就像他自己一样始终满怀希望,希望经过救助站的努力,能为自己寻回身份,找到家找到亲人。
每天饭菜提供的及时而又可口,水果零食尽可能的提供,住宿的宿舍宽敞明亮,空调暖气一应俱全,各种洗漱用品及时而又足量的供应。同时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救助站休闲娱乐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健身室、心理咨询室、发泄室、自动按摩室、放映室都建起来了,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因此他的生活慢慢的不再枯燥。每天都会看一段时间电视,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不让自己与外面脱轨的太厉害,毕竟回归世界,过正常人的生活才是最终的目的,工作人员也有意的经常与他聊天、唠家常,慢慢地他的性格不再沉闷,逐渐开朗起来。只是偶尔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看着大门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而心有不甘,毕竟自己是正常人,那里的才属于自己,自己也属于那里,但是由于政策制度的原因,凡是在救助站登记注册而接受救助的人是必须接受救助站的监管不能够随意外出的。
2016年,喜讯再次传来 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再出新规,凡是再救助站、社会福利中心等机构联系居住超过一定年限而经过各种努力依然无法找到家并确定自己身份的人,将由公安机关统一办理集体户籍并同步办理身份证,这样这一部分在中国“没有身份”不在人口统计范围之内的人不仅有了身份,并且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低保政策,也可以享受到城市医疗保险政策和其它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民政部门单独监护、养护他们的财政和政策的压力。
九月的一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注定这一天将有喜事发生,上午十一点左右,办好的身份证被统一送到了救助站,看着崭新的身份证,端详着身份证证上的自己,他感慨万千,心中不禁一阵遐想,这不仅意味着自己有了新的身份,不仅意味着可以享受到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它是否也意味着自己必须残忍的与过去说再见?是否也意味着自己从此有了无限的可能?
二
但是,救助站不仅有他,还有找不到任何信息的残疾人、本地的家中没有任何亲属也没有身份证的人、思想和行为都不能自理的人、精神不正常和接近精神不正常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居无定所生活无着落,没有身份证甚至没有任何个人信息,在经过救助站工作人员种种努力依然无法为他们寻找到自己的“家”的,只能滞留在了救助站。由于数目庞大,经过医院、精神病院、福利中心的积极分流,仍有一部分人不得已留在了救助站,这部分人无论如何不能再把他们推向社会。
当你走近救助站里他们专门的生活区,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嘈杂的声音,甚至是吵吵闹闹、哭天喊地的。某某某和某某又打起来了,某某的东西又丢了,某某早上没有吃饱,某某不愿意待在救助站了哭喊着要走、某某又闹起来了甚至打伤了工作人员、某某大小便又失禁了、某某又感冒发烧了、某某又在破坏公物杂桌椅撕床单了等等,这几乎成了他们的日常,你是否明白了护理人员有多么的辛苦,有些工作人员甚至经常加班,连轴转的工作。站长感慨地说:“政策的限制、经费的紧张、人员的缺乏是最大的困难,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给这些受助人员提供好的生活保障,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居住环境、及时的医疗救助以及一定程度的娱乐活动,当然我们也尽量协调,将他们尽可能的转交到社会福利中心或精神病院,毕竟这里是临时救助机构,总之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要为他们的 未来打算,总之不会将他们赶走了之。”
一上午了,打打闹闹也基本结束了。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今天的午饭是炖地三鲜加大米饭,护理人员不得不看护和照顾完他们吃完自己才能吃饭,而还有一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一勺一勺为她吃完,老人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饭后是午睡——然后自由活动,或自己到院子里溜达或看电视——然后是晚饭——然后或看电视或瞎聊天——然后统一熄灯睡觉,一天的生活就这样过去了,平平淡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但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工作人员也无奈的说:“生活简单了些,我们也是条件有限,如果就这样将他们推向社会就是死路一条。”
三
其实救助管理站,除了他们,还有“他们”,那就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是执行着救助站的日常工作,而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相处,他们早已完成求助人员的家人。
看看我们的站长,由于普通工作人员的缺乏,站长早就不仅是领导,而且成为了普通工作人员,登记、护理、巡街、送人等等,很多时候上级领导来视察,站长还在街上忙碌着。每个星期值夜班的排班表上,站长的名字赫然在列。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站长总是安排自己值班,和受助人员一起高高兴兴的过年。而业务科的科长,几乎从早忙碌到晚,为了受助人员的安置或归家,业务科及他本人,联系过多少人,打过多少电话,而且亲自送过多少人,自己也数不清了。
那些普通工作人员哪位不是一人多用,一专多才?他们的工作很多时候不被人理解,遭受了很多羞辱、白眼、辱骂甚至殴打。曾经有两位工作人员对流浪大街一位生活无着的老大娘就行救助,结果被骂多管闲事,骂骂咧咧的一路。而到了救助站呢?工作人员仍旧微笑为她提供服务,可口的饭菜、必要的医疗救助,一样都不少,很多工作人员无奈得说:“辛苦工作倒不怕,就是怕不被人理解,我们明明是帮助别人,却经常被别人骂。”站长曾为工作人员提出了工作原则:1、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2、微笑服务,任何情况下不准打骂受助人员,这是一条底线;3、尽量本着自愿受助的原则,尽量不准强迫(因为我们临时救助的对象很多都是无思维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
岁月如梭,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在巡街的路上你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在节假日的值班室里你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在送受助人员归家的路上你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受助人员生活区你会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个工作人员的心里都明白,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看看亲人团聚那感人肺腑的场面、看看很多受助人员离开时那感激的面容、看看市区那祥和安稳的大街、看看荣誉室里那一面面的锦旗,你就明白他们工作的动力来自于哪里了。“临时救助工作是个良心活,需要用心去做”,这是他们每个工作人员心里的名言,守住了这句名言,就守住了工作的底线。
看万家灯火才知人间温暖,走大街小巷才知世上百态。万家灯火的温暖,大街小巷的和谐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救助管理站也许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缺位社会和谐贡献了大力量,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你会感觉到温暖、感觉心安。那些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更是视他们为依靠,是他们好好活下去的最后的港湾。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jg.com/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