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孩子不爱学习,东莞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

可能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是带着蓬勃的生命力,天然的好奇心,探索欲来到世上的。

他们对世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在他们看来一切事物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有趣。

一个玩具能玩半天,一棵小草也能看半天,一只小虫也能观察半天。

他们还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脑子里会有稀奇古怪的想法。

他们天真无邪,他们拥有纯真本色——他们生活的世界似乎跟我们的不一样——他们拥有欢乐的世界,他们能“勇敢”放飞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轻松地瞬间切换自如。

从这里可以说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差不多,当然智商也不会相差很大。

孩子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都拥有好奇心,探索欲等这些优良品质。

这是促使孩子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内在动机。

但是很遗憾的是,等到孩子上学后,这些优良品质仅有少部分孩子得以保留了下来,而大部分人则被破坏了。

被破坏的表现为:不爱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到底是谁破坏的?肯定不是孩子自己破坏掉。

01

养育孩子是复杂的系统,不能按机械简单的方法教养,更不能像养动物一样去养育。

而是要像对待稚嫩的幼苗一样,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需求去浇水、施肥,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换句话说,父母不学习、不讲究科学的方法,不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情况去养育,那么养出的孩子可能是社会的“半成品”或“不合格品”——不符合自己的期待甚至跟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驰。

如何判断家长用错方法或说不恰当的方法养育孩子?

养育过程中,家长感到头疼的、艰难的、痛苦的、抓狂的,焦虑的那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

特别是在上学阶段,如果孩子出现不爱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原因可能是,要么过度管教,要么放任不管,不闻不问。

前者,家长是想用心也用力,但苦于没学习,没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大多采取软硬兼施,黔驴技穷,千金难买孩子的“我愿意”。

具体表现为:

父母过度控制孩子,对孩子不放心,时刻监督孩子学习,不停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从孩子上小学起,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把日常关心的重点话题放到孩子的作业(学习)上,似乎他们眼里只有了学习,而没了孩子。

几乎等同于,把孩子的学习任务揽到了自己的身上,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输在了起跑线上。

日常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半句不离学习的事,很少关心孩子在学校过得开不开心,有没有有趣的事情发生等。

或者张口都是否定,挑毛病,很少鼓励或肯定过孩子。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做不好,存在错误,考试成绩差,父母如同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张口即来:

天啊,考这么低分,将来怎么考大学?——很焦虑

考这么低分,让我的脸往哪里搁?——很生气

你怎么这么粗心?你都没仔细做道题——批评

你怎么老是动来动去,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指责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猪脑吗?——贬低

你看看隔壁邻居谁谁多厉害,你怎么就这么差?你将来还有什么出息?——打击

这些脱口而出的话,孩子听起来的感受如何?不舒服或者难受吧。频繁受到这样的“待遇”,孩子会喜欢上学习吗?

本来父母的内心是希望孩子能改掉一些毛病的,激励他学习的,最后却变成了人身攻击,能不难受吗?

孩子的感受重要吗?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感受才能产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进而促使他拥有热爱学习的内在动力,反之则不会产生,甚至厌恶学习。

02

孩子这棵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幼小的心灵非常稚嫩,要小心翼翼地呵护,经不起长期“摧残”。

一旦受到“内伤”就变成永久记忆留在潜意识中,积累多了变成他日后的症结(心灵的创伤是无形的)——成年后会以同样方式上演——以同样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身边的人(通常是在无觉知状态下发生)。

说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不应该把孩子练得皮糙肉厚一点才能抵御江湖上的风雨吗?

小时候我们不也这么过来吗?

孩子要的是力量,要的是勇气,这些只有在父母无条件的爱才能产生,而不是通过“激将法”去激发。

因为,孩子没有任何生活的阅历,没有经历过困难、挫折,他没有任何过往经验可以参考,从而让他明白,让他知道,父母的打击谩骂是爱他的而不是有心伤害。

孩子早期构建简单的逻辑是:良好的愉快的感受=父母是爱自己的,反之就是不爱。

感觉不被爱的孩子内心是脆弱的,无助的,遇到困难直接回避,而不是迎难而上。

我们小时候这么过来的——正因为我们有内在的创伤,因此我们把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而且,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收来自父母的负面情绪时,他们的大脑迅速关联得出:学习=不愉快,从而自动回避学习。

这是大脑启动自动保护功能,抵御“外来刺激”。接下来他们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对抗父母的“攻击”。

时间和精力分配出来“战斗”——表面上会装得很听话,但实际并不是用心学习,那么后果可想而知——随着学习难度加大,他们应付起来越来越困难,慢慢进入恶性循环。

还有一些人整天忙于生计,对孩子放任不管,不闻不问,等同于让孩子孤军奋战去应付学习。

他们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的任何帮助,学得好也没得到表扬,学得不好无奈接受或可能冷眼旁观。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幸存者偏差”(优秀者),但大多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应付,最后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03

因此,要纠正或改变孩子不良行为或不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要先学习,觉察自己的不恰当的养育行为。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逐步改变自己。

具体可以参考:

1、根据我以上说的,对照下自己的过往行为,看看有没有过火行为,有的话也不必自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对孩子诚恳道歉即可。

孩子发现父母变了,他们也会反向思考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从而慢慢改正。

2、相信孩子能解决当前的学习困境。

父母能做的就是寻找发现孩子的亮点,发现优势,趁机肯定和鼓励孩子。大胆放手,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自行探索去改变。

3、父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可根据孩子的需求给予帮助,而不是放任不管。

4、只要孩子进步,哪怕一小点进步,父母都要表扬再表扬,同时鼓励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是赋予他力量和价值感不可或缺的动作。

我们通过自我觉察,才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学习欲望或重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养育孩子的过程最忌讳好心办坏事,或说因为方法不正确,不知道如何指导或帮助孩子。这些产生的后果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是深远的。

早期的表现是孩子学习遇到了困难而已——实际上是反映出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了问题。

因此,孩子的各种问题出现,正是考验父母的时候,需要父母拿出学习的精神,去找到科学的方法,合适的方式去改变自己,自己变好了,孩子也会跟着变好。

解决问题始终还是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彻底解决。

简罗:三个孩子的学医宝妈,努力修炼个人成长,专注育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喜欢写接地气干货,抛砖引玉,助人助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东莞孩子不爱学习,东莞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怎么办?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jg.com/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