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心理咨询中心:所谓“爱情”
“性欲之爱对这类人充满诱惑、被视为是最高成就。爱必须而且确实似乎是进入天堂的门票,在那儿一切悲痛都结束了:不再孤独、不再有失落感、罪恶感和无价值感;对自己再也无责任、不再与一个残酷世界去争取他觉得完全无望的东西。相反,爱似乎保证能给予保护、支持、关爱、鼓励、同情和理解。它给予了他一种有价值的感觉,会赋予他的生命以意义。它会是一种拯救和补偿。这样,他把人分为拥有者和一无所有者两类,不是根据金钱和社会地位,而是根据有没有爱与被爱,这也便不足为奇了”——卡伦.霍妮
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他沉浸在广义的爱当中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个老好人,为了别人可以牺牲自己;当他沉浸在狭义的爱当中的时候,就成了爱情的囚徒——他在爱中获得了统一,获得了自尊,缓解了内心中的焦虑与无价值感。因此,他不是希望被爱,而是必须被爱。爱对他的重要性,就如同吸血鬼对血或瘾君子对毒品的执念,这可以滋养他干枯的生命与灵魂。
什么是爱情,心理学家弗洛姆对爱是这样定义的: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多因素。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什么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
从弗洛姆对爱的探讨我们会发现“爱”的诸多核心元素,诸如,爱是行动,不仅仅是感觉;爱也是一种承诺,爱不以消融自己个性为基础,反倒是保持独立的融合;爱是一种投入,爱是关注对方的成长,而不是征服或占有。
爱意味着人与人的结合。然而,在弗洛姆看来,并不是人与人之间所有形式的结合都可以称之为爱。那些屈从于他人,通过把自己变成其引导者、启示者、保护者的一部分来使自己摆脱孤独和与世隔绝感的受虐狂和那些统治他人、吞并他的崇拜者,通过把另一个人变成自己的附庸、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的虐待狂,他们在与另一个人的结合过程中双方都失去了独立性和完整性,他们的结合不过是“共生有机体的结合”,不过是爱的不成熟形式,而绝对不是真正的成熟的受。
爱的目的是使爱的对象获得幸福、发展和自由,因此,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当一个人试图通过爱情缓解自己内心中的分裂与冲突,保持自我的完整性的时候,那么此时就是“需要”而不是爱,在治疗上称之为“病态的依赖”——这意味着,爱的获得并不是一种奢侈,也不是额外的力量源泉或欢乐源泉,而是一种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不是“我希望被爱”,而是“我必须被爱”。他并不知道自己内心充满了焦虑,也不知道自己不顾一切地要抓住“爱”以获得安全感。他能够感觉到的仅仅是:“我喜欢这个人,我信任这个人,我完全被迷住了”——卡伦.霍妮
能获得真正的爱,他必须是一个爱自己的人,只有真正的自爱(不是自恋)的人才会去爱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只是需要别人,而不是爱别人。
正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因为小时候父亲的爱都给了卧床不起身体孱弱的妹妹,拥有“先天优势”的妹妹成了幸运儿。就算父亲带松子出去玩,父亲心里想的也尽是妹妹;就算观看所有人都在为此捧腹的小丑表演,也没有博得爸爸嘴角的一丝上扬。贴心的松子发现了父亲心中的压抑,就做了个鬼脸给爸爸看,他笑了,之后松子为了取悦父亲,就总是做鬼脸给爸爸看。后来这逐渐演变成了松子的招牌表情,当她尴尬的时候总是通过傻笑和鬼脸来缓解紧张。
本来她可以这样一直“幸福”下去,但后来因为命运弄人,她丢了工作,丢了爱情,丢了继续做一个乖乖女的可能。虽然她脱离了家庭,但却没有脱离父亲给她的十字架——她一直都是通过取悦别人,才能接纳自己,她需要用别人的“爱”来填补自己内心中的黑洞。
所以,在恋爱上她成了一个“饥不择食”的人——她总是会爱上并不合适,或并不真的爱她的人;她总是为了减轻孤独与自恨,而被一些看似有光环的人吸引,这些人最后只是把她当成了一个满足性欲的物件,而非一个有价值的人来尊重。所以她总是被情所伤,但因为内心中的无价值感与不被爱的焦虑,她总是幻想着被“爱”拯救,所以她总是奋不顾身,总是一错再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被疯狗追赶的人,总是会急于找一棵大树爬上去,看似他有选择,其实他没有选择。没有被疯狗追赶的人,爬或不爬,是自己的喜好,而被疯狗所追赶的人则是必须,最好是爬上一棵高大的树才觉得安全。所以松子并不傻,只是她太害怕、太绝望、太卑微。因为她不爱她自己,所以只能通过别人爱的“给予”,才能缓解自己内心中的自卑。
所以,当龙洋一来找她的时候(当初那个害她不能继续做老师的学生),松子才说出这样的话:“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她选择了“黏住”龙洋一来摆脱绝望,并且在做爱的时候让他一遍一遍地说:“我爱松子,我们永远在一起,和松子永远在一起,永远在一起……”
幻想被爱拯救,最终只会被爱所伤,她所执着的总是会与她失之交臂。所以,松子最后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概:为什么?为什么我爱的人不爱我。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她只是需要对方,而不是真正爱对方;她只是幻想通过爱来获救,因为她不爱自己。
因为松子没有获得父亲无条件的爱,所以她必须伪装自己,取悦别人,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她已经不再是她自己,她已经躲到了“可爱”的背后——她必须做好事,做好人,来讨好他人,来取悦这个世界,并获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价值。但如此卑微的渴求却被一次突发事件打破,最后她连继续讨巧活下去的资格都没有了。她一无所有了,所以在绝望之中只能依赖一个能爱她的人,她不在乎那个人是谁,只要可以让她没有那么绝望。
所以,与其说这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依赖,正如,一些对权利、地位、财富执着的人一样,就算得到了,他也没有真正地得救,只是暂时获得幸福的幻觉罢了。
有很多人说松子:没有男人就不能活。
“当你想要评价一个人;请试着去看看他的鞋;去想象他曾经走过的路;和走过的时光;在他摔倒的地方摔倒;然后,像他一样站起来;你,还会想要评价他吗?”——希伯莱小诗
如果不是爱情的幻想给了她支撑,她早就被内心的恐惧所吞噬。因此她抓住每一个在她生命中过往的男人,就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因此松子不是爱这些男人,她只是太害怕了,无法独自在这个“地狱”中生存,因此她必须依附于男人,从他们那里获得爱,幻想通过爱来救赎他自己——被爱让她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最后她却不得不发现,她努力获得的不过是爱的赝品,毕竟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也无法给予他人真正的爱,也就无法赢得真正的爱。
松子太卑微,太害怕,太渴望爱,只要有人爱她,她就会不假思索地跳进去。当她“爱”得太过卑微,别人当然对她也肆无忌惮了。也许作家一开始也非常爱松子,但从打过她一次之后,发现松子竟然还会笑,便无所顾忌,甚至说出让她卖身养家的话。他可能一开始也是说说气话,没想到松子竟然同意。遇到这种情况,郁郁不得志的作家竟然也习惯性地在她身上发泄情绪,因为松子早就不是那个他心中所认为的女神,自然也无法再敬重松子。
全身心付出的结果就是无情的践踏,因为没有人会爱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这也造成了松子人生的悲剧——急迫需要被爱拯救,却一次次被爱所伤害。因为这背后的动机并不是出自于爱,而是出自于怕,就好像一个落水者为了求生而死命抓住原木一般。
一位女性患者这样评价这种心理现象:“对于缺爱的人,爱比鸦片都有瘾。所以,想得到爱的人才是骗子,她一直利用爱来要挟对方——就像一把匕首在逼迫,给钱,不给就杀你(给爱,不爱我就纠缠你)。所以说,她离不开别人和别人关系不大,只要能填补她不安全感的人都是她的猎物,是她捉住人家不是人家捉住她。”
在生活中千千万的松子,就算她们比松子幸运,可以维系“正常”的生活轨迹,并遇到一个好男人来爱她,但她终将不会满足。因为她需要的并不是一段真实与踏实的爱情,一个真正爱她的人,她需要的是一种被爱笼罩的激情与迷恋状态,她希望在爱中来找到安全感,来填补童年内心中不被爱的创伤。这就好比吸毒或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就好像那些被金钱驱使的人,永远都没有够一样。就如同,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个写信的女人,虽然她身边不乏爱她的人,但她一生却只为那个英俊、富有、有活力的作家等待,虽然她知道对方只是一个花花公子,虽然她知道对方压根就没有在意过自己,但她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她的生活完全以他为中心,虽然他并不知情。
因为她太过卑微,到最后都没有鼓起勇气当面表达对他的迷恋,在孤苦中结束了她可悲的一生。如果剧情翻转,他们真的走到一起,也许她就不再爱了,因为她会发现真实的他压根就不是她所爱的那个人——她爱的仅仅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她爱的一直都是她幻想中的他。她不会爱,也不懂得爱,因为她的内心没有爱。
其实松子的内心并不相信有人会真的爱她,因此松子才不断地让龙洋一重复:“我爱松子,我们永远在一起,和松子永远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在内心深处她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她根深蒂固地觉得自己不可爱。在此我指的不是她觉得不被某个人所爱,而是指其信念,一种潜意识坚信:无人爱她、也绝不会爱上她。或者,她会认为别人爱她是因为她的外表、声音、帮助,因为她给予他们性满足。他们不是因为她本人而爱她,因为她根本不可爱。如果事实好像与这种信念相矛盾,她会以各种理由置之不理:也许那个人孤独或者需要某个人来依赖,或是出于怜悯,等等。”——卡伦.霍妮
无论是松子还是那个写信的女人,她们都是通过爱来减轻卑微与无足轻重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一部韩剧叫做《主君的太阳》,剧中的女主角恭实,不论她做什么总感觉有鬼跟着她,让她无法忍受,但只要在男主角中元身边这些鬼魂就不见了,因此无论中元怎么嫌弃与讨厌她,她都不肯离去……
霍妮谈到:“爱与对爱的病态依赖之间的差别就在于:真正的爱中,爱的感受是最主要的,而在病态的爱中,最主要的感受乃是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错觉不过是次要的感受罢了。而实际上这种爱,只不过是一个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紧紧抓住对方不放,这并不是真正可靠的爱情,一旦自觉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种感情就随时可能发生剧烈的转变。情感的可靠性和坚定性——我们爱情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存在。
没有能力去爱的人,这种不考虑对方人格,个性,局限,需要,愿望,发展,这种不考虑对方的原因是,由于焦虑,促使神经症病人要仅仅抓住对方不放——一个落入水中奄奄一息的人,一旦抓住一个游泳者,通常是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有无能力救他上岸的。以对爱的追求作为保护手段的神经症病人,几乎根本意识不到自觉缺乏爱的能力,他们中大部分会把对他的需要,错误地视为一种富于爱的气质”
在生活中,一些人在恋爱中苦苦纠缠,表面上是因为爱,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企图抓住救命稻草罢了(此种情况不仅仅会出现于女性的身上,也同样会出现在男人身上)。虽然他把这一切当成爱的证明,但只不过说明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一位男性患者和女友的关系就处于一种严重的不平衡状态,他总是顺着女友,很多话不敢说,很多事不敢做,虽然他是一个大男人,但在女友面前一副活脱脱被家暴妇女般地卑躬屈膝。
他也想自己在女友身边可以真实一点,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不满,但因为他太害怕失去,所以他一直好像跪在女友面前,没有半点自尊。虽然他认为这一切是怀旧和重感情,但当对方已经不把他当回事的时候,他依然粘着对方,讨好对方,不能没有对方,就已经说明这是一种病态,而不是富于感情。因为成长经历的原因,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与恐惧,晚上睡觉他都不敢关灯,总是要检查门窗。
因此,他无意识地依附于和女友的关系来缓解自己内心中的恐惧,一方面和她在一起是一段“已知”的关系,对方可以接纳和包容他,所以他在对方身边有安全感;并且,对方的条件好,是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和对方的结合可以给他带来光环,或者说可以让他用“好”来填补他内心中的卑微;最后,在人生的每个时期他都需要有人来依赖,没有谈女友之前,他一直依赖他的室友和哥哥,而有了女友之后,他则每天都要和女友在一起或通话,就算买件衣服都需要得到女友的肯定才放心。因此,表面上的不离不弃,只不过是掩盖了他对女友的病态依赖,他只不过是通过女友来减轻焦虑,获得价值,逃避恐惧。这一切不是爱,而是他怕。他躲在和女友熟悉的关系中以逃避未知的危险,逃避他该承担的责任,维系他虚假的自信。
所以,他不是爱她,只是不能没有她。但他越是如此卑微,对方就越是不把他当一回事了。此时,他就会更加讨好对方,通过黏住对方来减轻自己内心的恐惧。就算对方和他分手了,他依然不忘对方的生日,又送了礼物,又发红包,就算在梦中也对女友说尽了煽情的话……
他其实没有意识到,他只是在利用对方来找寻安全,虽然他把这认为是爱的证明,但这不过就是一个精神乞丐在乞讨而已,只要能给予他安全的人,他就会去“爱”,他不在乎那个人是否真的爱他,或是值得他去爱。
除了爱,性同样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安全感,性同样也释放了很多人生理的与心理的紧张。因此有的人对性特别着迷,毕竟性会给人一种类似于爱的错觉,一种被包容,被接纳,被赞美的需要。因此《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阿里萨,当他被爱所伤之后,性成了他的解药,不仅可以减轻他孤独的感觉,而且还缓解了他的自恨。因此,我的一些患者对性、手淫特别的痴迷,如此痴迷已经不是生理需要可以解释的了的,在其中一定满足了很多他内心的需要,就好像一些人对金钱的痴迷,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用来花的,而是用来向自己或他人证明他的价值与存在。
此种“爱”不仅会在情侣之间,也会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在治疗中称之为“移情”。患者脆弱的安全感与价值感被打破,他被各种躯体及情绪的症状所困,而治疗师扮演着一个“拯救者”的角色,所以这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光环。获得咨询师的爱,可以给他提供安全感,并修复他破损的自尊。
因为如此无意识的动机,所以此种“爱”来的特别突然,就好像一个转念或一夜之间就可以发生。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怎么没有过程,就变得如此强烈。就好像一个婴儿需要漫长的过程才可以学会走路,一粒种子也需要漫长的培育才可以长成大树,真正的爱情也需要时间的积淀才可以达到高峰。但他的“爱”如此突然,好像水还没有放到炉子上,就已经开始沸腾。有经验的咨询师仅凭这点就可以发现“爱”的可疑之处。
仿佛一夜之间,他(她)爱上了咨询师,爱的无法自拔,爱的汹涌澎湃。如果咨询师也是一个自恋的人,那么他可能会接受这澎湃的感情,或沉浸在对对方追求的喜悦之中,但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是源自教训而非道理
一位来访者如此描述她移情时的状态:“我最害怕你问我的一句话就是:你喜欢我什么呢? 我真的说不来啊。我觉得我是完全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移情已经占据了我工作以外的几乎全部时间,我没办法集中精力做事情,总想着怎么去见你,太想你,太思念。
没心情上班,没心情做事情,唯一的心情就是想你,想你,思念,思念,然后我就想,就算我把自己家庭给破坏了,把你的家庭给破坏了,我们在一起了,那又能怎样,难道王子和公主就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所以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失恋了。以至于,下班总忘记打卡,各种各样的忘记,以至于不能好好做事情,魂不守舍。
你是我的咨询师,我应该是什么话都可以讲的,可是现在好像没把你当成老师,你是我喜欢的人,很多话没法说出口。
或许你又会说,为什么会想和我在一起,总是在探究所谓的喜欢。我说我想你了,我也希望你想我,也许是这种希望让我不敢说。现在治疗变成了幌子,让我有正当的理由见到你,见你变成主要的,治疗变成次要的了。”
我是她的咨询师,她在对我毫无了解的情况下突然“爱”上我,我只是预感到其中隐藏了太多潜意识的需求。
后来,从移情为起点,我们分析了从青春期到现在她喜欢过的人,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优秀。起码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他是优秀的。青春期她喜欢过一个人,因为所有人都说他好;上大学他喜欢过一个男孩,因为他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的突出;工作后她爱上过一个人,因为那个人是研究生,而这正好弥补了她学历上的自卑。在心理治疗后,她“爱”上了我——因为我是心理咨询师,懂得多,可以引领她,可以给她希望和光明。
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她喜欢过的异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弥补了她的不足——文凭不高,找一个文凭高的;敏感人际,找一个善于社交的;心态不好,找一个心理咨询师……“缺啥补啥”并不是爱,起码不是单纯的爱。
依赖、移情、迷恋,这些看起来是爱的东西散发着迷人的味道,让精神匮乏的人们相信这就是真爱。这也像极了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他宁愿相信海市蜃楼真实存在,毕竟这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希望。所以,所谓爱情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就如同毒品般无法割舍。但只是沉浸,而不去分析最终只能成为“松子”似的人物——你爱的人,终究不会爱你,并且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救赎,只是一种被拯救的幻觉罢了。
闪闪发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轰轰烈烈的也不一定是爱情。虽然“爱情”看似是通往天堂的路,但如果它成了一种降低焦虑与无价值感的手段,就成了通向地狱之门。这本来是拯救自己的努力,到头来却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爱?而不是所谓爱情。
一个关键词就是“自我”,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一个没有活出自我的人,如何能够学会爱别人?所以当我们一直被爱所伤,被爱所困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我们为何不爱自己,又是怎么把自己丢了。找到真爱的关键在摆脱自恨,直面恐惧,并找回你自己。此时,你才会懂得爱,并能去爱人,而不是依赖别人,并幻想被爱拯救。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jg.com/5234.html